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這5類人最易失眠?中醫教你解決失眠方法

由 邵子浩註冊中醫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邵子浩
註冊中醫師

註冊編號︰009085


德善堂中醫

失眠怎麼辦?中醫的階段性介入策略

面對不同階段的失眠,中醫強調「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治療哲學。對於突發性失眠,可先採用「重鎮安神」法,選用龍骨、牡蠣等礦物類藥材快速穩定心神;亞急性期則需辨證使用疏肝解鬱或健脾化痰的方劑;慢性失眠患者必須配合「調養氣血」的長期規劃,常見採用朱砂安神丸配合針灸鞏固療效。

值得關注的是,中醫特別重視「睡眠衛生」的指導。建議患者在酉時(17-19時)腎經當令時段進行溫水足浴,取「引火歸元」之效;睡前揉按耳廓背面的「安眠區」直至局部發熱,能誘導睡意。對於必須輪班工作者,可服用小劑量甘麥大棗湯調節晝夜節律,這類方法在香港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尤具實用價值。

失眠穴位與快速入睡的經絡刺激法

中醫針灸治療失眠的穴位選擇講究「上下配穴」原則。頭部的「四神聰」配合足底的「湧泉穴」,形成天地交泰之勢;手腕的「神門穴」與小腿的「三陰交」相配,能同時調理心、脾、肝三經。臨床研究顯示,睡前用拇指關節深按「安眠穴」(風池與翳風連線中點),配合緩慢腹式呼吸,可在15分鐘內產生睡意。

針對不同證型的失眠,穴位刺激各有側重:肝火型建議加刺太衝穴;痰熱型宜用豐隆穴;心腎不交型需重點艾灸照海穴。香港中醫學會近年推廣的「耳穴貼壓法」特別適合居家操作,取王不留行籽貼於耳神門、皮質下等反應點,每日按壓3-5次,持續一周可顯著改善入睡困難。

實證型失眠的穴位組合

  • 肝鬱化火:太衝+行間(瀉法)
  • 痰熱內擾:豐隆+中脘(平補平瀉)

虛證型失眠的穴位組合

  • 心脾兩虛:足三里+神門(補法)
  • 心腎不交:太溪+內關(溫針)

嚴重失眠的中醫危機處理方案

對於長期依賴安眠藥的嚴重失眠患者,中醫採用「替代漸減法」進行干預。初期在維持西藥劑量同時,加入黃連溫膽湯清化痰熱,配合琥珀粉沖服以鎮驚安神;待睡眠時間穩定後,逐步以交泰丸(黃連、肉桂)替代西藥,這個過程通常需要3-6個月的個體化調整。

曾有案例顯示,一位金融業高層因併發焦慮與失眠,每日需服用三種鎮靜劑。經中醫辨證屬「少陽樞機不利」,投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配合每週兩次頭皮針治療,三個月後成功停用所有西藥。這類複雜病例的治療關鍵在於:建立精確的「證候演變圖」,隨時調整用藥策略。

西藥類型 中醫替代方案 過渡期
苯二氮平類 酸棗仁湯+珍珠母 8-12週
非苯二氮平類 甘麥大棗湯+夜交藤 4-6週

失眠中成藥的科學化選擇指南

香港市面常見的失眠中成藥各有特定適應證,消費者常陷入選擇困難。天王補心丹適用於「心陰不足」型的失眠,特徵是舌紅少苔、夢多易驚;歸脾丸則針對「心脾兩虛」的失眠,伴隨面色萎黃、食少乏力。值得注意的是,含朱砂的傳統製劑(如朱砂安神丸)需嚴格控制用量,連續服用不宜超過兩週。

近年研發的新型濃縮中成藥提供更精準的治療選擇。例如「安寐顆粒」專治更年期失眠,含女貞子、旱蓮草等滋腎成分;「解鬱安神膠囊」則針對肝鬱化火證,含柴胡、鬱金等疏肝成分。這類藥物通過GMP認證,更適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需求。

失眠中藥處方的個體化設計

資深中醫師開立失眠處方時,會根據「時辰藥理學」調整用藥。清晨易醒者加重補氣藥如黃耆;入睡困難者傍晚加服黃連阿膠湯;夜間頻醒者睡前沖服琥珀粉。對於香港常見的「肝鬱脾虛夾濕」複雜證型,常用逍遙散合溫膽湯加減,既疏肝解鬱又化痰利濕。

特殊人群用藥更有講究:孕婦失眠宜用百合地黃湯;兒童夜驚多用蟬蛻、鉤藤等息風藥;老年人腎虛失眠需加血肉有情之品如龜板、紫河車。一則典型處方可能包含:北柴胡10g疏肝,法半夏12g化痰,茯神15g安神,配合少量川芎6g上行頭目,體現中醫「標本兼治」的用藥智慧。

溫膽湯在失眠治療中的創新應用

源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的溫膽湯,原本主治「膽寒證」,現代中醫發現其化痰和胃的功效,特別適合香港常見的「痰熱擾神」型失眠。此類患者多見舌苔厚膩、胸悶脘痞,夜臥不安伴隨反酸噯氣。基礎方中陳皮、半夏燥濕化痰,竹茹清熱除煩,枳實下氣消痞,合用能恢復「胃不和則臥不安」的生理平衡。

臨床應用時常進行創新加減:合併焦慮者加鬱金、香附;伴隨高血壓加鉤藤、石決明;更年期患者合併甘麥大棗湯。研究顯示,改良後的溫膽湯配方(加入黃連3g、夏枯草10g)對「肝鬱痰熱」型失眠有效率達82.5%,且無西藥常見的晨起嗜睡副作用。

從《黃帝內經》探討失眠的終極解決之道

中醫經典《靈樞·營衛生會》指出:「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這段經文揭示了失眠的根本病機在於「營衛失調」。現代中醫據此發展出「調和營衛」治法,以桂枝湯為基礎方,佐以龍眼肉、柏子仁等養心安神之品,特別適合長期失眠導致的「晝夜節律紊亂」。

真正根治失眠需遵循「三分治,七分養」的原則。建議香港患者建立符合中醫養生的作息規律:卯時(5-7時)大腸經當令時起床排便;午時(11-13時)心經旺盛期小憩養神;戌時(19-21時)心包經值班時準備入睡。配合「先睡心,後睡眼」的心理調適,方能達到《內經》所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理想狀態。

中醫認為,睡眠是一種天人相應的過程,人類的活動隨著晝夜陰陽交替而變化,在日間人的陽氣充足,所以活動量較高;在夜間則陰氣為主導,自然會休息睡眠。現代人常因為壓力大、情緒心理因素、自身體質失調、外在環境因素造成失眠,以致徹夜翻來覆去,無法入眠而影響精神,令身體的氣血紊亂,日久容易衍生其他疾病。中醫稱失眠(或睡眠障礙)為「不寐」,是指經常無法得到充足睡眠為特徵的病證。失眠的主要表現可分為睡眠時間和/或睡眠質量。輕症者入睡困難、淺睡、半睡半醒或醒後不能再睡;重症者徹夜不眠。作為中醫,常有失眠患者前來向我請教快速的失眠解決方法,然而,解決失眠的方法或方藥,並非「一帖適用於所有患者」,中藥也非萬靈丹,中醫治療失眠,不能單靠一帖藥物就藥到病除。


要尋求真正有效的失眠解決方法,患者宜先?清自己屬於哪類「失眠」。失眠從時間上可分為:短暫性失眠、短期性失眠、長期性失眠三種,再對症施藥,提供適時的失眠解決方法:

1. 短暫性失眠(<1周)

是指經歷情緒波動(如焦慮、興奮)、患病、處於高海拔地帶、睡眠規律改變(如飛行時差、輪班工作)、服用藥物(如血壓藥、甲狀腺藥)或物質(如咖啡因、酒精)等,而出現的睡眠障礙。這類症型一般會隨著上述影響因素消失,或身體適應後而獲得改善,但亦有少部份人因處理不當,而變成長期性失眠。


2. 短期性失眠(1週至1個月)

是指身體處於嚴重或持續性壓力(如重病、手術、親朋離世、工作、人際關係問題等)而出現的睡眠障礙。


3. 長期性失眠(>1個月)

亦稱慢性失眠,是由於失眠問題未解決、日久拖延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模式。成因複雜,除了上述問題,也可夾雜濫藥、酗酒、吸毒等。長期性失眠又可再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失眠。
① 原發性失眠:常見於精神生理性,或學習性失眠,患者多因壓力誘發,但壓力消除後失眠仍持續,而令患者對睡眠產生焦慮,形成惡性循環。

② 繼發性失眠:是由於生理性問題,如痛症、心肺疾病、夜尿等,或新陳代謝疾病引起睡眠結構改變而導致失眠。


此外,輪班工作、肥胖三高、更年期、甲狀腺亢進人士比一般人更易患上失眠,需特別提防。


中醫治療失眠,或為失眠患者提供解決方法時,大致將患者的體質分為5個證型:

肝火擾心證:失眠多夢;伴煩躁易怒、頭暈頭脹、目痛耳鳴、口乾口苦、尿黃便秘

痰熱擾心證:心煩失眠;伴胸悶胃脹、嘔噁呃氣、頭重頭暈

心脾兩虛證: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心悸健忘;伴疲倦食量小、頭暈眼花、腹脹便溏

心腎不交證:入睡困難、心煩多夢、心悸;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

心膽氣虛證:虛煩失眠、膽怯易驚;伴氣短乏力、多汗


中醫認為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與肝(膽)、脾(胃)、腎密切相關。心主宰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神志安定則睡眠安穩。中醫治療失眠常用具安神、養血、清熱、化痰功效的中藥,例如:


牡蠣 – 具有潛陽補陰、重鎮安神的功效,適用於肝火擾心證的患者。

黃連 –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適用於痰熱擾心證的患者。

酸棗仁 – 具有養心補肝、寧心安神的功效,適用於心脾兩虛證的患者。

肉桂 – 具有溫通經脈、引火歸元的功效,適用於心腎不交證的患者。

遠志 – 具有安神益智、祛痰開竅的功效,適用於心膽氣虛證的患者。


中醫為失眠患者提供解決方法時,大抵將失眠分成實證和虛證,再著重調理臟腑、補瀉陰陽氣血。實證可分為肝鬱化火、痰熱內擾;虛證則分為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虛膽怯。針對不同的體質(實證或虛證),失眠患者的解決方法皆有不同。


實證 – 肝鬱化火

表徵:急躁易怒、抑鬱、精神緊繃、易焦慮、胸口煩悶、頭暈頭痛、目赤、口乾口苦、易便秘,小便色黃

用藥:處方疏肝瀉火、養血安神的中藥,如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柴胡湯


實證 – 痰熱內擾

表徵:痰多胸悶、眩暈心悸、食慾不振、噁逆、胃酸多

用藥:處方清痰化熱、安神的中藥,如溫膽湯


虛證 – 陰虛火旺

表徵:常熬夜、睡前易心煩不安、手足心熱、口乾口破、舌尖紅、頭暈、健忘、耳鳴、夜尿頻繁、腰膝痠軟

用藥:處方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的中藥,如黃連阿膠湯、天王補心丹、知柏地黃丸、百合、茯神、酸棗仁


虛證 – 心脾兩虛

表徵:多夢易醒、易心悸、健忘,身體疲乏倦怠、食而無味、面色無光

用藥:處方補養心脾生氣血的中藥,如歸脾湯、黨蔘、黃耆


虛證 – 心虛膽怯

表徵:淺眠、易受驚嚇、氣短倦怠

用藥:處方益氣、鎮靜安神的中藥,如安神定志丸、龍骨、牡蠣、琥珀、珍珠母


除了處方中藥,針灸亦是中醫常用作解決失眠的方法,透過針灸的輔助治療,可作鎮靜安神、改善睡眠障礙,主要穴位有內關穴、神門穴、三陰交穴等。另外也會輔以刮痧、拔罐等作治療。對於患者而言,中藥、中醫理療副作用及藥物依賴性低,是較為恰當的治療失眠解決方法。



我曾有一名56歲的女患者,因工作繁忙經常加班至凌晨2時,工作天清晨6時起床,因工時過長而久久無法入眠,形成長期性失眠,必須依賴安眠藥方能入睡,且依賴性非常高,就算服藥後效果亦不佳,甚至要加大劑量。久而久之,患者方驚覺身體狀態大不如前,遂透過中醫治療失眠,所幸目前服用中藥數月,已能安穩入睡8小時,且安眠藥的劑量亦已減量。


任何年齡、體質的人士均可患上失眠,中醫治療失眠時會針對每位患者不同的體質,再處方中藥或配合理療,提供相應的失眠解決方法,通過調整患者體質狀態,從根本改善睡眠質素,讓失眠的情況則可迎刃而解。


(以上資料為醫師個人經驗,僅供詳閲及參考。所有中藥均需在註冊中醫師的處方下使用,請勿擅自服用。)


立即預約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