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中醫角度看 「漸凍人症」

由 張琛註冊中醫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張琛
註冊中醫師

註冊編號︰004843


德善堂中醫

前些年的「冰桶挑戰」熱潮讓人們逐漸認識罕見病「漸凍人症」,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得病的人會像被冰雪凍住一樣,在他們神志清醒、思維清晰的情況下,直面自己逐漸全身肌肉萎縮直至死亡的過程。


漸凍人症學術名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簡稱ALS。據統計,全球有超過70萬人罹患漸凍人症,當中香港約佔500人。患者從確診起計僅有2至5年的平均預期壽命,通常會經歷四肢無力、無法走路、難以說話、進食困難等症狀,最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醫學界對於漸凍人症的病因並不明確,可能與遺傳或者基因缺陷有關,又或是環境因素。原因不明也就意味着目前沒有可以治癒的方法,現在主要是對症治療。


病因在腦


中醫對此類疾病早有認識,早在《黃帝內經》就有一段描述「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馳長。緛短為拘,馳長為痿」。翻譯過來意思就是「人如果被濕邪所傷,首先是頭受到侵犯,其症狀就像頭被裹住。如果濕邪不能及時清除,就因濕生熱。濕熱混雜,會導致大筋縮短,因拘急而彈性喪失(硬化);小筋痿長,因鬆弛而失去彈性。」中醫裏的大筋與骨一起,能支持人體主結構,保護人體運動功能的筋。如果大筋拘急,會導致運動功能受限甚至喪失。而小筋是人肌肉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肌肉保持彈性的主要組織。小筋損傷,如四肢肌肉、五臟肌肉等功能必定受到影響。這些描述與漸凍人症的發病過程高度契合。漸凍人症病因在腦,進而失去運動功能,再而肌肉萎縮。


健脾祛濕


所以中醫治療漸凍人症從「濕」入手,「健脾祛濕」是其治療的根本方法之一。廣州中醫藥大學已故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在治療漸凍人症方面頗有心得,認為其屬於「痿證」範疇。臨床上以虛證多見,或虛實夾雜,與脾腎關係最為密切,大劑量重用北芪、五爪龍以起到補氣健脾益損的功效。在服中藥的同時,配合針灸理療,效果更佳,尤其督脈、足太陽膀胱經最為常用,用於調節五臟六腑以補脾胃。


需要強調,漸凍人症的肌肉萎縮、側索硬化問題是逐漸發生的,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重要,一旦到了不可逆轉的地步,那將無藥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