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冬至養生 護陽抗寒 適時進補

由 德善堂中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12月21日就是『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一個節氣,介於大雪與小寒之間,亦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甚至有「冬大過年」之說。

氣候特點

冬至屬於三九嚴寒時節,是一年中最寒冷、地面積蓄熱量最少的一段時間,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說法。冬至當天是全年日照時間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而香港平均氣溫大約17度。


冬至一陽生

為什麼中國人傳統如此重視冬至?因為冬至標誌著陰盛轉陽的開始,冬至過後,太陽慢慢向北回歸線轉移,北半球白晝會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自古就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回升。


長期病患 注意調養

冬至陰盛轉陽,陽氣初升,這種陰陽轉化的過程對某些重病患者會造成一定影響,如果未能適應,容易使原有病情加重。然而,冬至過後陽氣來復,病情亦可能有好轉之機,故民間有「重病難過冬至節,過了冬至可延年」的說法。


冬至前後,氣候寒冷,日夜溫差大,心臟病和高血壓病患者的病情容易加重,中風的發病率亦會增加。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適當服用藥物控制病情,如有不適必須盡快求醫。


冬至養生保健5法

除了傳統節日的意義外,冬至與我們身體健康亦息息相關,對冬至前後的養生保健更應加倍重視。


1.  避寒就溫

氣溫下降,要及時增添衣服,日常宜選保暖性能好而又柔軟寬鬆的衣服,不宜穿得過緊,避免影響血液循環。嚴冬時節還要注意長者和體弱者容易出現體溫偏低,在寒冷的冬季,長者居室應加強防寒保暖措施。


2.  早睡晚起

嚴冬時節,夜半至清晨氣溫寒冷,人體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維持體溫,因此我們應該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晚上較早入睡,早上不要過早外出活動,以免損傷陽氣。


3.  固密陽氣

冬天氣候寒冷,身體的陽氣宜處於收藏狀態。雖然運動可保暖,但不宜在戶外進行過於透支體力的運動,避免大量出汗,使陽氣外耗。保持良好心境,情緒穩定愉快,盡量避免動怒、急躁,情緒波動,都不利於陽氣收藏。


4.  天灸療法

「三九天」寒冷陰盛,冬至是三九天的第一天,中醫認為在這時期進行天灸敷藥療法有利於養生保健,增強抵抗力,對一些慢性虛寒性疾病,例如鼻敏感、哮喘、腸胃功能失調等更有一定治療效果,能夠改善病情,減少發作,建議體質適合者可於此時進行天灸療法。


5.  適時進補

所謂三九補一冬,冬至是最佳的進補時令,可適當食用羊肉、牛肉、海參、鮑魚等補益食品,但必須注意不宜過量,否則容易出現內熱或者腸胃積滯。進補亦需視乎體質,否則可能適得其反。蓮子、芡實、淮山、銀耳等平補類食物,性質溫和,可作日常食用。


以下食療亦可適當食用:

【羊肉燉蘿蔔】(1-2人份量)

材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薑、酒、食鹽適量

功效:溫中補虛,行氣消滯

做法:

1.  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

2.  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

3.  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薑、酒、鹽,燉至六成熟;

4.  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海參北耆歸地湯】(1-2人份量)

材料:發透海參2條、北耆1両、熟地5錢、當歸頭5錢

功效:養心健脾

做法:

1.  藥材洗淨,放入煲湯袋內,加6碗清水浸泡30分鐘;

2.  放入海參,煮滾後轉小火煲2小時,以鹽調味即可。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