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生蛇的早期症狀辨識

帶狀疱疹初期常被誤認為普通皮膚問題,以下為初期特徵:

  • 皮膚異常感:刺痛、灼熱或異常敏感(約持續1-3天)
  • 局部紅斑:不明原因紅斑,多呈帶狀分布
  • 輕微發熱:部分患者伴隨低度發燒(37.5-38°C)
  • 淋巴腫大:患處附近淋巴結可能腫脹

生蛇常見發病位置

帶狀疱疹好發於以下部位:

發病位置 發生率 特點
胸腰部 50-60% 最常見,多沿肋間神經分布
頭面部 10-20% 可能影響眼睛,需特別注意
頸部 15% 可能引起頭痛、眩暈

生蛇輕微與嚴重症狀對比

症狀嚴重程度差異很大:

  • 輕微症狀:僅有局部紅疹、輕微癢感
  • 中度症狀:明顯水泡、持續灼痛感
  • 嚴重症狀:劇烈疼痛、廣泛皮疹、高燒

生蛇中醫治療方法詳解

中醫針對不同階段有系統治療方案:

  1. 急性期(1-3天):清熱解毒為主,常用龍膽瀉肝湯
  2. 水泡期(4-7天):利濕解毒,選用黃連解毒湯
  3. 結痂期(1-2周):活血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湯
  4. 後遺症期:通絡止痛,以桃紅四物湯加減

生蛇康復時間參考

康復時間因個體差異而不同:

恢復階段 時間範圍 症狀表現
水泡形成 3-5天 紅疹轉為水泡
結痂期 7-14天 水泡乾涸結痂
完全康復 2-4周 痂皮脫落
神經痛恢復 1-6個月 疼痛逐漸減輕

生蛇自癒的可能性與風險

雖然帶狀疱疹可能自癒,但存在以下風險:

  • 後遺神經痛風險增加30-50%
  • 皮膚感染機會提高
  • 疤痕形成可能性增大
  • 康復時間延長2-3倍

生蛇中醫食療方案

配合治療的食療建議:

食療名稱 材料 功效
羅漢果水 羅漢果1個、水1.5L 清熱解毒
蛇湯 烏蛇肉100g、土茯苓30g 祛風通絡
清熱涼茶 金銀花、菊花各10g 消炎退熱

生蛇痕癢的緩解方法

緩解瘙癢的中醫外治法:

  • 中藥濕敷:黃柏、苦參各15g煎水冷敷
  • 穴位按壓:曲池、血海穴每日按壓3-5分鐘
  • 藥膏外塗:青黛散調麻油外塗患處
  • 避免搔抓:剪短指甲,防止繼發感染

預防生蛇的中醫養生法

增強免疫力預防復發:

  1. 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2. 練習八段錦、太極等養生功法
  3. 按摩足三里、關元等保健穴位
  4. 季節交替時注意保暖
  5. 保持情緒平穩,避免過度壓力

生蛇常見問題解答

問題 解答
生蛇會傳染嗎? 水泡液可能傳播水痘病毒,但不會直接傳染帶狀疱疹
生蛇後會終身免疫嗎? 不會,免疫力低下時可能復發
生蛇期間可以洗澡嗎? 可以,但應避免搓揉患處

中醫特色療法:火針與刺絡拔罐

針對頑固性神經痛的有效療法:

  • 火針療法:局部點刺,促進氣血流通
  • 刺絡拔罐:放出瘀血,減輕神經壓迫
  • 治療頻率:每週2-3次,連續2-4週
  • 注意事項:需由專業中醫師操作

帶狀疱疹(生蛇)雖常見但不可輕視,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中醫在帶狀疱疹的各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案,從內服中藥到外治法,能有效緩解症狀、縮短病程並預防後遺症。建議患者在出現疑似症狀時,應及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生蛇」春天易發 中醫辨證醫治

由 張琛註冊中醫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張琛
註冊中醫師

註冊編號︰004843


德善堂中醫

帶狀疱疹,俗稱「生蛇」,其病毒與引致水痘的病毒屬同一種類。水痘康復後,病毒會一直潛伏在人身體,不會消失。當免疫力轉差時,病毒就有機會爆發。清朝《外科大成》稱之為「纏腰火丹」,因此病多纏腰而發,故又有「纏腰火龍」、「蛇串瘡」、「蜘蛛瘡」、「蛇丹」等名稱。此病好發於春秋季節,乍暖還寒、濕冷多變的時候。


生蛇的症狀包括︰皮膚疼痛、麻痹或痕癢,幾日後會出現紅疹。每人發病情況不同,有些人只會感到輕微痛楚;有些人則有灼痛或劇痛;部分患者或會出現水泡。「帶狀疱疹」可以出現於身體各部分;部分患者更會有發燒、頭痛、怕光、疲倦等症狀。患者應把握黃金72小時內及早求醫,加快痊癒,減低併發症發生的機會。生蛇可能的後遺症是神經痛,部分患者治療後仍感到患處皮膚有持續或陣發性燒灼或刀割的劇烈疼痛。


年長的人免疫力較差,所以較易「生蛇」,但近年我在臨床上也發現有不少十多歲的年輕人發病,也許他們面對學業壓力、玩手機導致睡眠不足,作息不定時,令免疫力下降。


在西醫臨床上,會用抗病毒藥減輕症狀。中醫辨證分為肝膽火旺、脾虛濕盛和氣滯血瘀3種證型。肝膽火旺,皮膚出現紅斑,水疱多見胸脇腰背。脾虛濕盛者,一般皮疹色較淡,常伴滲液,疼痛較肝膽火旺輕。氣滯血瘀屬病程後期,疹色較暗紅。


治療手段多


中醫會根據不同證型、時間和部位來治療,例如初起急性期皮膚出現痘瘡樣水疱,癢痛相兼,水疱色黃,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物有龍膽草、生地、蒲公英、土茯苓等。後期水疱基本已收,主要表現為神經疼痛,多見有皮膚感覺異常,例如刺痛、發熱、怕風,可持續數月至數年不等。曾遇見一位病人因生蛇後遺症而產生神經痛,在醫院住了二十幾天,所有消炎止痛藥都改善不到症狀,該患者生活大受影響,而他已忍受這樣的生活超過兩年,最終朋友介紹下來就診,我以火針加刺血拔罐方法助病人改善症狀,在治療數次之後獲得了不錯的療效。


中醫治療手段較多,可配合內服外洗、濕敷、外塗、針灸、火針、刺血等。


針灸的應用有調氣血、解毒瀉熱、通經絡祛瘀,可於內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局部圍刺這些穴位,進行針刺。


預防勝於治療,免疫力低的人,日常生活要防止積聚過多的濕熱毒邪,忌食辛辣、海鮮、鵝及酒類等發物;另外,保持心情開朗,家居清潔乾爽,工作勿過勞,多休息。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