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突然皮膚癢得難受,一抓就起一塊塊紅腫的風團,過一會兒又莫名消退?這種「來得快、去得快」的皮膚反應,正是俗稱「癮疹」的蕁麻疹。雖然它看似只是皮膚表面的問題,但反覆發作起來卻令人身心俱疲,甚至影響睡眠與情緒。中醫認為,蕁麻疹不只是外在刺激引起,更是身體內部臟腑失調的警訊。本文將從中醫角度出發,深入探討蕁麻疹的病因、好發體質、與其他皮膚病的辨別方式,以及中醫的治療思路與原則。
中醫病機解析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特徵為皮膚突發劇癢風團(凸起皮疹),驟起驟消,消退無痕。中醫認為,其病機在於「風邪為患」,病因可能來自外感風寒、風熱,或內生風邪(如血熱、血虛、血瘀),常夾濕、熱、虛、瘀等因素,搏結肌膚,導致營衛失和而發病。
好發體質與誘發因素
以下幾類人群較容易出現蕁麻疹反應:
- 過敏體質者:如反覆鼻炎、哮喘、濕疹,或一接觸特定食物、藥物、花粉、塵蟎即出現皮疹、打噴嚏等反應
- 體虛或氣血不足者:平時容易感冒、乏力、自汗(不動也出汗)、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
- 消化功能紊亂者:常感口苦口膩、脘腹脹悶、大便溏爛黏滯或便秘,舌苔厚膩
- 長期壓力大、情緒不穩者:易心煩急躁、失眠、脅肋脹痛,常在緊張焦慮後誘發蕁麻疹
- 對物理刺激敏感者:如遇冷風冷水、日曬、局部壓迫或摩擦即誘發風團
常見皮膚病的辨識要點
蕁麻疹與其他皮膚病在表現上有明顯差異:
- 蕁麻疹:皮損為風團(水腫性鼓包,邊界清晰),驟起驟消、位置遊走不定,消退後不留痕跡
- 濕疹:皮損呈多形性(紅斑、丘疹、水皰、滲液、粗糙),位置固定,消退慢且可能留痕
- 接觸性皮炎:皮損(紅斑、水皰)局限於接觸部位,屬皮膚對接觸物的過敏或刺激反應
中醫治療思路
中醫治療蕁麻疹以「祛風」為核心原則,並根據病程分階段處理:
- 急性期:以疏風散邪為主,根據病因選擇散寒或清熱之法
- 慢性期(反覆發作超過六週):強調「治風先治血」,以養血滋陰、益氣固表為主,需由專業中醫師辨證施治,針對個人體質與病因進行調理
蕁麻疹不只是皮膚癢這麼簡單,它是身體內部失衡的外在表現。若只靠止癢藥膏或抗敏藥物,往往只能暫時壓制症狀,卻無法真正改善體質。中醫強調「治未病」,透過辨證論治、調和臟腑、疏通氣血,讓身體回歸平衡,才能真正減少蕁麻疹的反覆發作。